大肠癌治疗新进展
——2007 ASCO年会综述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张力
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分别占男性和女性的第三位癌症死亡原因,在美国成为第二位癌症死亡原因。由于筛查的普遍应用,年龄调整死亡率在二十年来呈下降趋势,每年有约153,760例新发病例和52,180例死亡病例,在我国,大肠癌病人居所有癌症死因第四位。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在2007年6月1-5号美国东部城市芝加哥举行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上来在全球的专家对近年来对大肠癌的病因、预防、诊断和治疗进行的广泛的交流和讨论。作者就大肠癌治疗新进展主要内容综述如下供各位同行分享。
一、辅助化疗的新进展
1. 手术中淋巴结清扫中阳性淋巴结的比率能有效预测直肠癌的总生存率
淋巴结转移与直肠癌的低生存率相关。为了能够准确分期,目前建议手术中至少需要清扫14个淋巴结。然而,很大一部分患者淋巴结清扫的数目少于推荐的数目。0114研究是一项美国多个协作组联合协作的研究,研究入组的病人主要是T3/4和/或淋巴结阳性,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和放疗的直肠癌患者。研究目的主要目标为总生存率。在今年的ASCO年会上Michael Meyers 等分析了0114研究的数据,作者假设阳性淋巴结比率能够预测直肠癌的总生存率,并用一个风险比模型来评价阳性淋巴结比率和清扫淋巴结的数目、阳性淋巴结的数目、阴性淋巴结的数目和AJCC分期等因素的相对预后价值。阳性淋巴结比率定义为阳性淋巴结数目与清扫淋巴结总数的比值。根据阳性淋巴结的比例分成4组,分别为:=0.25,>0.25-0.50,>0.50-0.75和>0.75。共有可评价病例1648例,其中T1/2251例、T31251例、T4146例;N0513例、N1743例、N2392例。中位清扫淋巴结数目为9个。通过四分位数分析,淋巴结比率预测上述4组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71%、56%、50%和43%(P<0.0001)。根据清扫淋巴结的数目(<10、<15和>15)分成3组时,阳性淋巴结比率仍然能够有效预测总生存率(P<0.0001)。在N1和N2的患者中,阳性淋巴结比率也能够预测生存率,P值分别为0.04和0.0002。阳性淋巴结比率和清扫淋巴结的数目、阳性淋巴结的数目、阴性淋巴结的数目和AJCC分期等因素相比,能够更有效地预测总生存率。(卡方值分别为79.5、4.7、38、32和55.5)。通过上述研究,作者认为:阳性淋巴结比率能够预测直肠癌术后的总生存率。在清扫淋巴结数目少的患者和清扫淋巴结数目多的患者相比,阳性淋巴结比率对前者中的意义更大。阳性淋巴结比率与其他预后因素相比,能更有效地预测总生存率。在淋巴结阳性的直肠癌患者中,阳性淋巴结比率可能是预测预后的有效的分层因素。
2. MOSAIC临床研究6年随访报告
MOSAIC临床研究是一项评价在Ⅱ、Ⅲ期结肠癌患者中应用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疗效的临床试验。2246例接受根治性手术的Ⅱ期(40%)和Ⅲ期(60%)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5-FU/CF(LV5FU2)和FOLFOX4方案化疗,每2周1次,共12次。该研究在2002年ASCO年会首次报道了安全性数据,2003年ASCO年会第一次报道了随访3年后的疗效,结果显示FOLFOX4组的3年无病生存率优于LV5FU2组(78.2% vs 72.9%;HR:0.77;p=0.002)。2007年ASCO年会上,研究者又报道了对患者继续随访5、6年后,统计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数据仍显示FOLFOX4组优于LV5FU2组(HR:0.80;p=0.003)。此外,随访6年后的结果显示Ⅲ期患者中FOLFOX4组的总生存率优于LV5FU2组。随访6年后的长期安全性资料显示未增加第二肿瘤的发生率(两组均为5%)。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结肠癌患者术后应用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的优势。
二、晚期大肠癌治疗进展
1、 化疗方案的进展:卡培他滨与草酸铂(XELOX)联合和FOLFOX6方案的比较
一线治疗大肠癌XELOX和FOLFOX6方案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大肠癌辅助化疗和转移性大肠癌的一线化疗中已经证实卡培他滨与静脉推注5-FU/CF具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更加方便。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来自欧洲的M. Ducreux等报告了一项比较卡培他滨+草酸铂(XELOX)和FOLFOX6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大肠癌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证实XELOX方案的有效率不劣于FOLFOX6方案。从2003年5月16日至2006年8月31日,入组患者被随机分成XELOX组(156例)和FOLFOX6组(150例)。其中,两组有分别有144例和140例患者可评价疗效。结果显示:XELOX组和FOLFOX6组的中位疗程数分别为8(0-8)和11(0-12);两组草酸铂的中位剂量强度分别为99.6%和95.4%;由独立机构评价的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2%和46%。两组有效率的差别为4.7%,其95%可信区间的高值为14.4%,低于非劣性检验的界限(15%)。由研究者评价的两组有效率均为46%。在中位随访16.5月(0.4-38.3月)后,XELOX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9.3月和19.9月;FOLFOX6组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分别为9.7月和18.4月。在可评价安全性的304例患者中,XELOX组的3-4度手足综合症(3% vs. 0%, p=0.21)、血小板减少(12% vs. 5%, p=0.052)和腹泻(12% vs. 7%, p=0.1)的发生率较高,而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0% vs. 6%, p=0.001)和神经毒性(8% vs. 19%, p=0.003)的发生率低于FOLFOX6组。XELOX组和FOLFOX6组因毒性停止治疗的患者分别占19%和23%。因此,本试验的研究者认为: 在转移性大肠癌患者一线应用XELOX方案治疗耐受性良好,其疗效不劣于FOLFOX6方案,且安全性较好。
此外,J. Cassidy等也报道了一项Ⅲ期临床试验对比XELOX和FOLFOX4方案的疗效(XELOX-1/NO16966)。该研究最初的设计是随机对照比较XELOX和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和生存。在2003年,有研究证实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伊立替康/5-FU/CF)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因此,研究者又对原方案进行了改进,将贝伐单抗加入到本研究中以评价其疗效。研究方案修正为2×2研究,即XELOX方案联合贝伐单抗(7.5mg/kg)或安慰剂对比FOLFOX4方案联合贝伐单抗(5mg/kg)或安慰剂。最初研究入组了634例患者,研究方案修正后又再入组了1400例患者。在2005和2006年的ASCO年会上,作者已经报道XELOX方案在无病生存期方面不劣于FOLFOX4方案。在本次会议上,作者又报道了XELOX组和FOLFOX4组的总生存数据,两组的风险比为0.93(95%可信区间为0.74-1.16)。研究者和独立机构统计的有效率见下表。因此,作者认为:XELOX方案的疗效不劣于FOLFOX4方案。
疗效(%) FOLFOX4/FOLFOX4+安慰剂/
FOLFOX 4+贝伐单抗(n=937) XELOX/XELOX+安慰剂/
XELOX+贝伐单抗(n=967)
研究者 独立机构 研究者 独立机构
有效率 49.4 38.6 46.4 37.1
CR 1.5 1.2 2.0 2.0
PR 47.9 37.5 44.5 35.2
SD 34.3 38.1 32.2 36.8
PD 9.4 8.2 8.5 8.9
丢失 6.9 15.0 12.9 17.2
二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XELOX和FOLFOX4方案疗效比较的临床研究
在本次会议上,M. L. Rothenberg等报道了一项比较XELOX和FOLFOX4方案二线治疗曾接受过伊立替康和5-FU/CF化疗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疗效的Ⅲ期临床试验。主要研究目的是肿瘤进展时间。计划入组610例患者,该研究有80%的把握度证实XELOX方案不劣于FOLFOX4方案(风险比小于1.3)。入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XELOX方案FOLFOX4方案化疗。本研究共入组627例患者(意向性分析人群)。两组的病例特征均衡。XELOX组的风险比为0.97(95%可信区间为0.83-1.14),达到了研究目的。XELOX组和FOLFOX组的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4.8月和4.7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9月和12.6月。两组的总生存期相似,XELOX组的风险比为1.03(95%可信区间为0.87-1.23)。XELOX组和FOLFOX组的3-4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60.1%和72.4%;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腹泻(20% vs. 5%)、中性粒细胞减少(5% vs. 35%)、乏力(5% vs, 8%)、感觉异常(9% vs. 8%)和恶心呕吐(6% vs. 5%);两组3度手足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5%和0.6%。XELOX组和FOLFOX4组60天内死亡率分别为3.9%和4.2%。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转移性大肠癌二线治疗中,XELOX方案的肿瘤进展时间不劣于FOLFOX4方案。两组的总生存和有效率相似。不良反应与既往文献报道相似。
2、 治疗策略的进展:序贯/联合化疗、连续/间断化疗的比较研究
比较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和草酸铂序贯或联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一项荷兰肿瘤协作组的Ⅲ期临床试验)
在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试验中,总生存期会受到以后挽救治疗的影响,到底在晚期大肠癌的一线化疗中应该采用单药的序贯治疗还是多夭的联合化疗一直是一个尚未研究的课题。本次会议中,来自荷兰肿瘤协作组的C. J. Punt等作者报告了首个前瞻性对比序贯或联合应用各种有效化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初治的、PS评分0-2分的晚期大肠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序贯化疗组(A)组接受一线卡培他滨、二线伊立替康及三线卡培他滨+草酸铂治疗;联合化疗组(B组)接受一线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及二线卡培他滨+草酸铂治疗。卡培他滨的剂量为1250mg/m2(单药)、1000mg/m2(联合),每天2次,第1-14天。伊立替康剂量为350mg/m2(单药)、250mg/m2(联合)。草酸铂剂量为130mg/m2。所有方案均为每3周重复。每3个疗程评价疗效。主要研究目的为总生存期。本研究按照预期减少20%死亡风险(风险比0.80),即将总生存期从14个月提高到17.5个月(α=0.05)的目的来设计。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共有来自荷兰74个肿瘤中心的820例患者接受随机。在符合入组条件的804例患者中,796例接受了超过1疗程的化疗。入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岁(27-84岁),中位PS评分0(0-2),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A组患者有398例接受一线化疗,248例接受二线化疗,141例接受三线化疗;B组患者有398例接受一线化疗,210例接受二线化疗。A、B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6.3月(95%可信区间14.3-18.2)和17.1月(95%可信区间15.2-19.4),p=0.2。除了A组3度手足综合症的发生率高于B组(13% vs. 6%, p=0.0009)外,其他3-4度不良反应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相关死亡有1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败血症和/或腹泻,A组8例,B组3例)。在一线化疗中,A、B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3-4度不良反应包括腹泻(10% vs. 25%,p<0.0001)、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1% vs. 6%,p=0.0001)和手足综合症(12% vs. 5%,p=0.0004)。A、B两组60天内的死亡率分别为3%(n=12)和4.5%(n=18)。作者认为对于晚期病人,一线采用联合化疗与序贯化疗相比,并未延长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因此,两种治疗策略均是可以选择的有效治疗。
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接受FOLFOX方案治疗后继续维持治疗和暂停化疗的Ⅱ期临床研究-GERCOR试验
由于奥沙利铂的迟发性的神经毒性影响了病人的继续用药。今年来临床上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进展是所谓的打打停停的策略(Stop and Go)。即晚期大肠癌病人在一线应用FOLFOX方案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以后停用奥沙利铂,等神经毒性恢复后继续用药。但是在停用奥沙利铂的间期是应该继续维持化疗还是停止化疗让病人休息一段时间后,等病人疾病进展到治疗前水平时继续化疗也是一个未知的问题。本次会议中的来自法国的GERCOR协作组报道了OPTIMOX2研究,该临床试验是一项评价6个疗程FOLFOX方案后完全停止化疗与继续用化疗维持的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OPTIMOX1组在6疗程FOLFOX7方案治疗后予5-FU/CF维持治疗,直至肿瘤进展后接受FOLFOX7方案再诱导治疗;OPTIMOX2组在6疗程FOLFOX7方案治疗后暂停化疗,直至肿瘤进展时(即达到基线大小时)接受FOLFOX7方案再诱导治疗。从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期间共有302例患者入组。OPTIMOX1和OPTIMOX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3%和6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8.3月和6.7月(p=0.04)OPTIMOX1组和OPTIMOX2组的中位疾病控制时间(定义为第一次FOLFOX7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再诱导FOLFOX7方案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0.8月和9.0月(p=0.32)。OPTIMOX2组的中位无化疗间歇期为4.6月。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的无化疗间歇期较短(p=0.01)。在预后好的患者中OPTIMOX1组的中位生存期还未达到,OPTIMOX2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8.7月。而在预后差的患者中,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9月和14.5月。作者认为: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尤其是具有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接受5-FU/CF维持治疗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无化疗间歇期只推荐选择性用于无预后不良因素的患者。
3、大肠癌靶向治疗的进展:
比较贝伐单抗联合XELOX或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研究-XELOX1/NO16966试验
贝伐单抗联合CPT-11治疗晚期大肠癌已经有大型的临床研究的循证医学的证据。NO16966试验是首个评价贝伐单抗联合XELOX或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的Ⅲ期临床试验。1401例患者被随机分成四组,分别接受XELOX±贝伐单抗(7.5mg/kg)和FOLFOX4±贝伐单抗(5mg/kg)治疗。结果显示:贝伐单抗联合草酸铂为基础的化疗提高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风险比0.83,95%可信区间0.72-0.95,p=0.0023)。无论是治疗相关的无进展生存期(定义为疾病进展或最后一次治疗后28天内死亡),还是独立机构分析的无进展生存期均证实了贝伐单抗的优势(见下表)。目前,已有34%患者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18.6月。这项大型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证实了贝伐单抗联合草酸铂为基础的化疗可以提高无进展生存期。
XELOX-安慰剂+
FOLFOX –安慰剂 XELOX-贝伐单抗+
FOLFOX-贝伐单抗
普通无进展生存 8.0月 9.4月 HR0.83,p=0.0023
治疗相关无进展生存 7.9月 10.4月 HR0.63,p<0.0001
对立机构评价的无进展生存 8.6月 11.1月 HR0.70,p<0.0001
转移性大肠癌患者进展继续后应用贝伐单抗与总生存期的关系
不少研究已经证实转移性大肠癌患者联合应用贝伐单抗和标准的一线或二线化疗可以延长总生存期。然而,在首次进展后应用贝伐单抗的疗效还没有报道。BRiTE试验就是研究转移性大肠癌患者进展继续后应用贝伐单抗与总生存期的关系。2006年ASCO会议已经报道了BRiTE试验的研究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了一线贝伐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应用贝伐单抗或单纯化疗取决于研究者。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用Cox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期的治疗前后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ECOG PS评分、白蛋白数值、碱性磷酸酶数值、原发肿瘤部位、一线化疗方案、一线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是否应用了所有三种有效的化疗药物、二线化疗方案、是否应用西妥昔单抗和进展后使用贝伐单抗等。进展后应用贝伐单抗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连续应用和间断应用。在本研究中,进展后应用贝伐单抗定义为一线治疗进展后任何时候应用过贝伐单抗。今年ASCO大会上报道的BRiTE试验的结果显示:共入组1953例患者,中位随访17.5月,共有1369例患者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839例患者死亡。在一线治疗后疾病进展的患者中,有65.2%的患者接受了二线化疗,34.8%的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53.8%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治疗。多因素分析发现,进展后继续应用贝伐单抗和应用二线化疗是提高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01)。年龄≥65岁、PS评分>1、低白蛋白、碱性磷酸酶升高、肿瘤原发于结肠和用过IFL方案化疗是总生存期的不良预后因素。BRiTE研究显示接受过一线贝伐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应用贝伐单抗可延长总生存期。此结果提示可继续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评价进展后应用贝伐单抗的疗效。
比较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和单用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疗效的Ⅱ期临床研究-OPUS试验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主要是以含CPT-11的方案)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FOLFOX4方案联合西妥昔单抗一线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的研究报道不多。在这次会议上,C. Bokemeyer等报道了对比西妥昔单抗+FOLFOX4和单用FOLFOX4方案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的入组患者为不可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EGFR表达阳性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入组患者按照1:1的比例及ECOG PS评分0-1和2分层,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接受西妥昔单抗(400mg/m2第一次、随后250mg/m2,每周一次)+FOLFOX4方案治疗,B组单用FOLFOX4方案化疗。主要研究目的是经独立机构确认的有效率。次要研究目的是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治疗后能接受R0手术根治的几率及安全性。从2005年7月至2006年3月,共有欧洲70多个中心的337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181例(53.7%),中位年龄61岁(24-82),PS评分0-1的患者有305例(90.5%),PS评分2的患者32例(9.5%)。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5.6%和35.7%。在PS评分0-1的患者中,A组的有效率为49%,B组的有效率为36.8%(风险比为1.648,95%可信区间1.043-2.604)。还未达到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A、B两组最常见的3/4度不良反应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7.6%和31.5%)、腹泻(7.1%和6.0%)、白细胞减少(7.1%和5.4%)和皮疹(9.4%和0)。作者认为: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4方案一线应用提高了FOLFOX4方案治疗转移性大肠癌病人的有效率。除了皮疹外,西妥昔单抗并未加重FOLFOX4方案的3/4度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