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服务: 与癌共舞小助手
  • 微信号: yagw_help22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为打败肺癌献上"良策",2024 ASCO推动将理想照进现实

[复制链接]
4433 0 青菜567 发表于 2024-6-7 15:51:55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Tony

当前,肺癌仍然是全球和我国最为常见、致死数最高的癌症之一,因此诊疗相关进展也历来是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热度最高的环节。

奥希替尼被将了一军,“双抗”药领域刮起了大风,ADC药物摔了一跤……环顾今年的ASCO,又将为人类打败肺癌,献上哪些“良策”呢?

“潮起无潮落”从奥希替尼开始说起

如果你了解EGFR突变的NSCLC,那么奥希替尼就应该也不会陌生,它是第一个三代靶向药,最早的名称是AZD9291。

当时,AZD9291还只是为了针对第一代EGFR-TKI耐药突变T790M的治疗而研发的,没想到的是,神奇的AZD9291一路披荆斩棘,从二线到一线,再到术后辅助,拿到了诸多肺癌治疗适应症。

目前,奥希替尼基于在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展现的双重获益,已经成为国内外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优选治疗[1,2]。

命运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见性,而由奥希替尼掀起的浪潮仍然高涨。

在ASCO全体大会专场公布的III期LAURA研究显示,针对根治性放化疗后EGFR突变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奥希替尼能够带来具有统计学意义和高度临床获益的改善。

乔治城隆巴迪综合癌症中心Stephen V Liu表示,这项研究有可能改变临床实践。同时,这也意味着奥希替尼有望实现大满贯,完成从EGFR突变NSCLC晚期到早期再到局晚期精准治疗的全覆盖。

当然,优秀的可以成为标准,但标准又是在不断被突破中变得更优秀。

在奥希替尼挑战成为III期EGFR突变肺癌标准治疗时,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也在挑战奥希替尼成为一线晚期NSCLC患者的新标准。

相比奥希替尼单药,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能够延长7个月[3]。ASCO会议报告显示,在具有高风险疾病生物标志物的患者中,如TP53共突变、可检测的循环肿瘤DNA(ctDNA)等,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相比奥希替尼,可以为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同时鉴于这些特征可以出现在85%左右的患者中,因此建议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应成为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的新标准。

这应该也是首次有药物直接和奥希替尼进行头对头研究
640 (2).jpg
图片来源:摄图网

“后浪推前浪”“第四代EGFR靶向药”的挑战

奥希替尼被将了一军,胜负尚未可知。而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这个组合的征途却并不打算停歇,且在今年的ASCO舞台上有着颇高的“出镜率”。

我们知道,靶向药都会面临耐药的问题,下一代药物的研发需要建立在对耐药机制的了解上,如此方能“对症下药”。
如一、二代EGFR-TKI耐药后,EGFR基因继发出现T790M突变,目前NCCN指南推荐使用奥希替尼;而三代EGFR-TKI耐药后,又可能出现MET扩增、RET融合等,目前的探索方向倾向基于三代EGFR-TKI的联合治疗模式。
浪潮奔涌,前浪也曾经是后浪,后浪也终会成为前浪。
在民间,常常把埃万妥单抗称为“第四代EGFR-TKI”,它是一款以EGFR/MET为双靶点的药物;拉泽替尼是一种具有血脑屏障穿透能力的三代EGFR-TKI,对脑转移病灶有较好的控制率。
ASCO会议上,这个组合在治疗 EGFR 非经典突变 NSCLC上也挥出了一拳。
阿法替尼是当前唯一获批用于除Ex20ins外的 EGFR 非经典突变(如S768I,L861Q,G719X)的晚期NSCLC患者的靶向药。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 38 名未经靶向治疗的患者,其中 27 名患者阿法替尼治疗有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10.7个月[4](衡量治疗对控制疾病进展的有效性)。
ASCO相关报告中,通过纳入EGFR非经典突变G719X(54%)、L861Q(24%)和 S768I(22%)患者接受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联合治疗,初治亚组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为 55%(可以理解为100人中有55人肿瘤缩小),mPFS 为19.5个月。先前接受过阿法替尼治疗的患者ORR 为45%,mPFS 为5.7个月
基于此,对于EGFR 非经典突变的晚期 NSCLC患者,在初治或经阿法替尼治疗出现疾病进展,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将不失为一种治疗选择
不管前浪后浪,只要能乘风破浪,其实就能站在时代的浪尖。
中枢神经系统(CNS)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脑转移和软脑膜疾病,特别是 EGFR 突变NSCLC的脑转移风险更高,5年累积发生率高达71%[5]。近年来,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等三代EGFR靶向药在控制脑转移方面显示出较好的疗效[6]。
然而,在目前的临床试验中,通常将伴有活动性脑转移或软脑膜疾病的 EGFR 突变NSCLC 患者排除在外。因此,进一步探索三代 EGFR靶向药的联合治疗方案,是伴 CNS 转移患者的未竟需求。
ASCO大会上介绍了首个成功评估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治疗伴活动性CNC转移的EGFR突变NSCLC有效性的研究,研究入组使用过奥希替尼或含铂化疗后进展的 EGFR 突变肺癌患者,在接受标准剂量的联合方案治疗后,能够显示出在控制CNS转移方面具有临床获益。
不过,浪潮之下,也有暗流涌动。
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代表了当前医学探索靶向药联合治疗模式的一斑。
目前针对EGFR靶向药耐药机制的药物研发有很多,除EGFR/MET双靶点外,TROP2 ADC、HER3 ADC等也有临床在开展。但是,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联用方案是目前进度较快,且被证明疗效的一个。
不过,相比奥希替尼,埃万妥单抗+拉泽替尼又存在更多的不良反应问题,低白蛋白血症和外周水肿、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也要更高。此外,相关药物尚未在国内上市,还需考虑药物的可及性、经济性问题。
所以,要真的比过奥希替尼,埃万妥单抗目前可能还欠缺实力。

就像这场学术盛宴所展开的如椽大笔,它描绘的每一种新药物、新方案,既宏伟壮阔,又细致入微。

“风起浪不停”“双抗”药物强势出击,起个大风未尝不可

尽管“第四代EGFR靶向药”尚未正名,但埃万妥单抗所在的双特异性抗体(简称“双抗”)领域已然刮起了大风。

“双抗”药物,是指通过细胞融合或重组DNA技术制备的人工抗体,可以同时特异性结合两种抗原或同一抗原的两个不同表位。

近期国内获批联合培美曲塞和卡铂治疗EGFR 突变NSCLC的AK112 (依沃西),即是靶向PD-1/VEGF的双抗药物。

2024 ASCO年会报告显示,对于EGFR靶向治疗失败的患者(>85%患者接受过三代EGFR靶向药治疗),AK112联合化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获益,并且对脑转移患者也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

从逻辑上看,PD-1单抗联合化疗/小分子抑制剂已经成为多种癌症的一线治疗方案,那么通过构建“PD-(L)1+X”双抗的靶点组合策略来实现“1+1>2”的效果,显然更容易被验证(提升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毒性)。

风起浪涌之际,一切都处于变局之中。

除了聚焦“EGFR+X”靶点、“PD-(L)1+X”靶点外,围绕CD3打造双抗也是一种稳妥的策略。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剂(BiTE)是近几年广受关注的一类双抗,它利用两端将两种不同细胞连接在一起,使它们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端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如CD3或CD28)结合,另一端连接肿瘤细胞,则有助于将T细胞募集到肿瘤细胞附近,从而杀伤肿瘤细胞。

近期,FDA加速批准的靶向DLL3和CD3的BiTE——塔拉妥单抗(Tarlatamab),其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成果令人惊喜。

在二期治疗晚期SCLC患者的研究中,10mg治疗组和100mg治疗组患者ORR分别为40%、32%,中位PFS分别为4.9个月、3.9个月,其中10mg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OS)更是达到了14.3个月。

要知道在目前卡铂和依托泊苷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一线SCLC患者总生存期约为12.3个月,何况是塔拉妥单抗研究的入组基线患者普遍为二线、三线患者,从中也能看到其具备挑战SCLC一线疗法的潜力。

很多时候,风云变幻只在朝夕间,但机会也蕴藏其中。

近两年双抗领域接连爆发,国内的创新药更是积极入局,本次ASCO会议还有PD-L1/TGFβ双抗SHR-1701、EGFR/MET双抗MCLA-129等进行最新进展报告,双抗领域的“天花板”不断被太高,患者接触到好药的可能性也因此而提高

“也别太浪,容易摔跤”劲头火爆的ADC药物就摔了一跤

融合了靶向疗法与化疗优势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已经成为晚期NSCLC二线治疗的明星药物。

在今年的ASCO会议报告中,也有相关研究正在将ADC与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进行联合推向NSCLC一线治疗

譬如,作为HER2之后ADC最为火爆的靶点之一,靶向TROP2的ADC药物也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在肺癌领域内,关注度较高的有戈沙妥珠单抗、Dato-DXd和SKB264。

我们相信这将会改变潮水方向。但在此之前,ADC却先摔了一跤。

今年以来,围绕戈沙妥珠单抗和Dato-DXd的两个重磅研究相继公布,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均未达到预期。

而且相似的是,两个研究同样是多西他赛作为对照组,同时入组患者为铂类化疗、免疫治疗进展的二线NSCLC人群,且不对TROP2表达做要求,意味着面向的是二线晚期NSCLC的全人群,算是非常激进的举措了。

这也能从侧面看出,靶向TROP2的ADC药物在NSCLC全人群治疗上还面临较大的困难,先突破EGFR突变患者可能会是更好的选择。

再回看戈沙妥珠单抗,结合研究披露和ASCO报告的信息,在没有对抗PD-(L)1药物产生反应的患者亚组中,使用戈沙妥珠单抗的患者有超过3个月的生存延长,从中又能看到“ADC+免疫治疗”所具备的潜力。

而在ASCO会议报告中,SKB264联合PD-L1单抗KL-A167在未经治的晚期NSCLC中展现出有前景的疗效结果,并且安全性可控。今年AACR大会公布的2线NSCLC临床数据也显示,SKB-264在EGFR突变的NSCLC患者群体中疗效显著优于现有的同类药物。这同样显示出“ADC+免疫治疗”的喜人前景。

潮水汹涌,却不能只流于表面。

目前国产ADC也正全面崛起,除了HER2、TROP2等热门靶点,还涉猎有更多新靶点,如靶向Nectin-4的ADC新药9MW2821、靶向B7-H3 的ADC新药HS-20093、靶向B7-H3 的ADC新药MHB088C、靶向EGFR的ADC新药MRG003等。今年ASCO大会上,我国共有9项ADC相关研究入选口头报告。

在这个ADC大爆炸时代,T-DXd如日中天,但挡住的也只是HER2 ADC的想象空间。风险没有消失,机遇也始终存在,我们同样期待在B7-H3、ROR1、EGFR等靶点出现划时代的药物,期待通过“ADC+免疫治疗”、“ADC+靶向治疗”等积极探索,为临床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争做时代“弄潮儿”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迎来春天?

SCLC约占肺癌的10%-15%,作为发病率较高但又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瘤种,双抗、ADC类药物在其一线治疗的探索也一直是焦点。

近两年在SCLC上有两个大热的靶点,一是B7-H3,二是DLL3。

如上文中提到的靶向DLL3/CD3的双抗Tarlatamab获批,就为SCLC的诊疗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同时,目前靶向DLL3的核药也已进入到临床研发阶段,ABD-147是全球首款获批临床的靶向DLL3的放射性治疗药物,核素为Actinium-225,拟用于治疗SCLC。我们期待在治疗手段还有巨大空白的SCLC上,DLL3靶点能带来更多的突破。

在B7-H3靶点上,ADC药物DS-7300 (ifinatamab deruxtecan,I-DXd)有望成为该靶点首款获批药物。研究显示,DS-7300在后线SCLC人群中疗效显著,ORR为52.4%,中位DoR为5.9个月,中位PFS为5.6个月,中位OS为12.2个月,这些结果使得DS-7300成为SCLC领域极具前景的治疗选择。

乘风破浪,蓄势向上,未竟的需求也将迎来希望的曙光。

当前在SCLC领域中的前沿探索中,新药的开发以及免疫联合用药方案正在改善广泛期SCLC患者的生存获益,但在局限期SCLC中的疗效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佐证。

在今年ASCO大会上,备受瞩目的ADRIATIC 研究揭示,通过对比度伐利尤单抗、度伐利尤单抗+替西木单抗、安慰剂治疗,验证了同步放化疗后使用度伐利尤单抗巩固治疗,能够实现中位PFS及中位OS的双获益,将为局限期SCLC患者的治疗注入全新活力。

针对SCLC的诊疗历来棘手,但近期好消息又接连不断,我们期待真正迎来SCLC诊疗春天的那一天!

小结

ASCO会议如火如荼,更多前沿进展层出不穷,介绍片面还需担待。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新药、新方案所带来的希望。比如PD-1双抗是PD-1单抗的迭代,ADC又是化疗的迭代,那么,我们也值得期待在未来进入到 “PD-1+ADC”标准治疗时代以及“双抗和ADC共舞”的时代,如果将两种新型药物联用,糅合到一起,“双抗+ADC”的模式会不会又能带来新的启发和改变。

时代的浪潮在奔涌中前行!而满足患者未竟的需求,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安全感认同感,才能让患者拥有更多希望,让涓滴努力汇聚成健康攸关、生命至上的浩荡江河!

参考文献
[1] Soria JC, Ohe Y, Vansteenkiste J, et al. Osimertinib in Un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 Jan 11;378(2):113-125. doi: 10.1056/NEJMoa1713137. Epub 2017Nov 18. PMID: 29151359.
[2] Ramalingam SS, Vansteenkiste J, Planchard D, et al. Overall Survival with Osimertinib inUn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SCLC. N Engl J Med. 2020 Jan 2;382(1):41-50. doi:10.1056/NEJMoa1913662. Epub 2019 Nov 21. PMID: 31751012.
[3] LBA14 - Amivantamab plus lazertinib vs osimerti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Primary results from MARIPOSA, a phase III, glob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4] James C-H Yang, Lecia V Sequist, Sarayut Lucien Geater, et al., Clinical activity of afatinib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harbouring uncommon EGFR mutations: a combined post-hoc analysis of LUX-Lung 2, LUX-Lung 3, and LUX-Lung 6 [J] Lancet Oncol. 2015 Jul;16(7):830-8. doi: 10.1016/S1470-2045(15)00026-1. Epub 2015 Jun 4.
[5] Han G, Bi J, Tan W, et al.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 patients with EGFR-mutant lung adenocarcinoma: is EGFR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incidence of brain metastasis? Oncotarget. 2016 Aug 30;7(35):56998-57010.
[6]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分会. 肺癌脑转移中国治疗指南 (2021 年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1, 43(3):269-281.

6月福利
与癌共舞论坛联手吉因加,推出“吉爱3000”惠民检项目,最低3000可及的基因检测专属福利,详情点击[color=var(--weui-LINK)]《低至3000元的肿瘤基因检测,用好了提高抗癌成功率!》了解,或微信扫码联系下方小助手进行免费咨询。
640.jpg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回复
  • 转播
  • 评分
  • 分享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微信公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