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 B/ x9 S5 C5 F" @7 t' K作者:许柯
8 Y o. x% X. j( U& i- ]3 ~5 V5 S5 z1 I+ ^) E- ^' T3 m5 ^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我们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它不仅可以为我们带来舌尖上的欢愉,更能为我们提供必须的能量和各种元素。6 s3 A, x5 c( a+ Z; Z+ p3 C
9 F; p; T& t7 w* B5 `- I( d! G
西方有句谚语“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就是吃下去什么就会变成什么,可见饮食与我们身体的关联之密切。, [, w/ D" n2 @
0 g h: ~: O9 A$ M/ p+ w; \良好的饮食习惯加之健康的食物组合,不仅会满足我们日常所需的营养与能量,还能让我们的身体机能保持在良好的状态。反之,高脂、高糖等不健康的饮食及暴饮暴食、就餐不规律等饮食习惯,也是各种疾病的源头。/ }5 D3 r( {* h% B- ^5 s4 m6 ] [
' U3 ]6 D) r1 m% P8 b# m( s对于身体损耗较大、营养需求更甚的肿瘤患者来说,饮食的影响更是难以忽视。于是,各种抗癌食物和食疗方法俘获了肿瘤患者的广泛关注。毕竟,相比起价格高昂且“是药三分毒”的抗肿瘤治疗方式,“靠吃来抗癌”听起来是相当诱人。2 H- s% j3 x% A Q/ |8 x; U
# M/ T6 {# E z+ ~问题是,这些食疗方式真的靠谱吗?! N1 h) T. i/ ~) G9 v
大火的生酮饮食真的能抗癌吗? ! M; g' J0 [$ k! W5 u2 Z3 `
在众多食疗方式中,流传最广的抗癌饮食方式当属生酮饮食,即食用“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蛋白质含量适中、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简单理解就是:多吃奶酪、坚果等高脂食物,适度进食蛋、瘦肉等高蛋白食物,几乎不吃米饭、馒头等高碳水主食。
$ F8 C {9 @! C0 z6 Z" j3 H: L4 ]( R
8 u- u8 s8 `2 e/ r这种几乎违背我们常规饮食习惯的低碳水饮食方式被广泛认为具有抗肿瘤效果,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为,碳水化合物水解后会成为葡萄糖,而葡萄糖恰是癌细胞最爱的供能物质。而生酮饮食配方中极低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会限制向肿瘤细胞提供葡萄糖,从而切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链,也就是常说的“饿死”肿瘤。
! _. Z/ a/ v. E# _) F0 z$ L
; Y4 X0 w* I! M+ Z; s但随着人们认知的不断发展,已有研究显示,生酮饮食确实具有一定的抗癌效果,但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而且主要原理也并不是依靠限制葡萄糖供给。
) l0 Q: w" d S! C# Z
) f" k$ O" ]" {8 m9 o6 F4 s比如2018年一篇刊登于权威期刊《自然(Nature)》的研究(生酮饮食可增强PI3K抑制剂功效)就指出,生酮饮食结合胰岛素激活酶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可以显著缩小肿瘤尺寸,并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其原理在于,生酮饮食降低了人体血糖,抑制了胰岛素上升,从而使PI3K抑制剂这一不够成熟的抗肿瘤药物可以更稳定的抑制肿瘤生长。
. x) ?- }3 |5 `9 E2 ~0 |4 m) \生酮饮食可显著降低血糖 (蓝色线条为正常饮食、红色为生酮饮食、绿色线为常规降糖药二甲双胍,紫色为SGLT2抑制剂。随着时间增加,生酮饮食降低血糖的水平显著优于日常饮食及服用二甲双胍) 0 q" P h2 Q/ ~3 U
通过上述研究不难发现,生酮饮食对人体最主要的作用是降血糖,抗肿瘤只是以“曲线救国”的方式达成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生酮饮食并不是一种效果明确、稳定靠谱的抗肿瘤食疗方式,甚至有研究认为,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单独生酮可能还会加速肿瘤细胞的生长。所以,在没有更多证据出来前,不建议任何肿瘤患者使用该饮食方式。' r- m B8 M4 X3 j. a4 h/ Q
# m% h- \" M6 G9 \& y4 b4 F. \热量限制会比生酮饮食更有效?
; L) ]3 w" n3 z+ U! D" ^1 Q7 Y今年10月底,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肿瘤食疗模式,并将结果刊登在权威期刊《自然(Nature)》上。; G% t" P+ |/ [) b+ P6 J- d& A r
( U B( f W( r1 a
这次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吗?: k: ]' W- e% @. z/ r t6 R: I
8 T: T% d+ o" a: H
同样是以限制肿瘤细胞的葡萄糖供给为思路,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抗肿瘤饮食方式——热量限制饮食,即严格限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卡路里(即热量)。) _" v% A9 {0 E4 x2 ?
. a' |; L' l5 }' O0 h
为验证这种饮食方式的抗癌效果,研究人员将胰腺癌小鼠模型设置了三个不同的饮食组别,分别是正常饮食、生酮饮食和热量限制饮食。结果显示,只有热量限制饮食的小鼠体内的肿瘤得到了抑制。) @$ c( c5 ^. Q6 U
/ {/ D* u y) } f. a0 V% R9 A
限制热量并非人人适用肿瘤营养需要足量均衡 ) s, u% C0 T7 A/ g- i: p
众多研究已经揭示,包括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肥胖相关,因此,限制热量饮食在引导体重回落至健康水平、预防和延缓肿瘤进展方面的亮点让人为之振奋。
/ B9 B% I& _* O( q/ b4 Q
. d; H' V, L. b5 ] K但是,它却并非肿瘤患者膳食营养的普适法则。. [8 g7 S: S. g
9 Q+ e) P( }: ?! o
因为一旦肿瘤发生,患者的营养代谢会逐渐发生改变,进入高消耗、高代谢状态。而肿瘤发展和抗肿瘤治疗带来的副作用,也将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食欲下降、进食减少和消化功能减退。( r4 x0 Q1 _/ ^. i* @5 S& Z
' a8 R. d( S/ t/ d, \6 k%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曾经的胖子消磨成瘦子。
; K2 Q d& v3 e, Q/ f0 w; q E3 x" U# x0 U' C' R+ m
因此,对于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保障热量”是比“限制热量”更重要和艰巨的任务。
& J4 z$ B" t2 U, I
4 `0 R4 {4 K% b/ j据统计,我国肿瘤患者中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60%以上,营养不足和营养结构失衡是这些患者的膳食困境。如果对这部分患者的饮食进行热量限制,无疑会让他们的营养状况雪上加霜。
1 [( {. y8 @# i2 D2 `- M& j' B5 }' B; l$ g. z
因此,对于大部分已经发生肿瘤的患者来说,营养(含热量)宜补不宜限。7 O% l& B# c/ y* r8 e2 p/ N" f5 q
* D& I# {! A" G( \! ]; Q/ K当然,营养的均衡补给也并非易事。在日常的饮食上要下好功夫,尽量做到每天吃够12种食物,每周吃够25种食物,确保营养摄入的充足而全面。但即便如此,对于营养需求极高的肿瘤患者而言往往还是不够的,这时就需要口服营养补充(ONS)的帮助。/ A3 @# I: J. H1 h# n. k1 @, P0 l
$ a/ C# u7 o! {例如倍瑞搏、瑞能等口服营养补剂,可以帮助患者补足营养总量、优化营养结构,为免疫系统和机体修复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而且,ONS不仅有填补营养空缺、纠正营养失衡的作用,对于无法正常饮食的患者,全营养配方的ONS还可作为人体唯一的营养来源以满足机体需要,维持或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 x+ c4 o* p4 Q9 x" d' ]2 S% k76岁的老人胃癌全切术后第4天即开始口服倍瑞博口服营养补充剂。图 | 左手曦月右手清阳,拍摄于北京美中爱瑞肿瘤医院 " j' a& m7 L) R p/ Q5 m) R2 z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 |$ P: P3 h6 I# {- V% n* H8 w( Y% O% W% b3 K* v# }- z
如果说热量限制就像“冬天里长跑”,营养支持就像是给我们的身体“穿保暖服”。虽然逆风而行确实可以强身健体,但对于一个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的人而言,显然一件保暖的衣服才是应该优先考虑的。7 v" i+ q3 U2 D4 P( a
8 f3 B. p9 b% {
这其中的攻守之道,也是营养御癌的大智慧。
7 Q5 a+ @( k2 x1 r1 L1 f0 {& [4 L* i9 ~6 F% V. e7 |* ]
参考文献
0 u* B# P/ z: y# p [1] Hopkins B D , Chantal P , Du X , et al. Suppression of insulin feedback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PI3K inhibitors[J]. Nature, 2018.
+ A) {' B# Q: f( g
+ K7 ]2 b& X; J" } I[2] Xiaoming Dai et al. Molecular Cell. Energy status dictates PD-L1 protein abundance and anti-tumor immunity to enable checkpoint blockade.
: j" R; u7 C( }6 n+ e# \% M- k( y* Q7 b
[3] Evan C. Lien, et al. Low glycaemic diets alter lipid metabolism to influence tumour growth. Nature (2021), DOI:10.1038/s41586-021-04049-23 e0 ?" I) m( Y
3 l0 x, k; `# N2 S
4 w3 [6 Y' g/ \, X- d |